過去一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整體低迷,外需疲弱對我國貿易出口造成一定沖擊。不過,得益于國內成熟完善的產業體系和較強的產品供應能力,我國外貿整體好于預期,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和份額的整體穩定,貨物貿易出口在高基數水平上再創新高。
202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貨物貿易中間品進出口保持在較高水平,增長動能不斷提升。2024年,我國中間品貿易總額達25.53萬億元,占進出口總值的61.1%,保持在歷史高位。
中間品是指生產過程中用于生產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產品,包括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比如,近年來火爆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外貿“新三樣”,2024年合計出口達1.06萬億元,同比增長29.9%。生產鋰電池需要用到的電芯、生產光伏板需要用到的涂錫銅帶,就是中間品。
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中間品作為連接全球產業上下游的重要紐帶,是國際產業鏈、供應鏈中合作最為緊密的產品,它在促進經濟復蘇、推動國際貿易發展、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拓展中間品貿易,深挖出口潛能,更好助力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可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一是加快培育以綠色低碳、高技術、高附加值為特點的外貿新動能。當前全球對先進制造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門類齊全、產業上下游高度銜接的制造業大國以及具有新質生產力的先進產業國家將更受到青睞。我國制造業技術先進,具備產業鏈供應鏈集成優勢,中間品貿易發展潛力巨大。2024年,我國對東盟、非洲等地區出口超萬億元的紡織類和塑料類中間品,對日本、墨西哥出口的汽車零配件,對美國、德國出口的鋰電池產品,以及對越南、印尼出口的平板顯示模組類中間品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下一步,要持續完善高效順暢通關機制,爭取創造更好的口岸營商環境和更便利的跨境貿易服務,利用我國制造業既有優勢,夯實中間品貿易基礎,重點支持關鍵零部件和上游重要原材料等進口,以保障我國糧食、能源資源、優質農產品等安全穩定供給。同時,抓住各國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契機,吸引更多新能源、新材料、節能減排設備、安全應急設施、生物醫藥、立式色條機、高端醫療裝備等新興產業的綠色中間品來中國進行加工、制造、生產和服務,以持續推動我國中間品貿易實現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躍。
二是致力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前瞻布局“縱南北、貫東西”的大物流通道,推動實現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的良性循環。中間品貿易對物流依賴程度較高,與產業鏈供應鏈的關系極為密切。我國已通過超級鐵路公路網,將亞歐非緊密聯系在一起,下一步要繼續打造東接日韓、北接蒙俄、南連東盟、西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多式聯運物流大通道,充分依托新疆向西開放橋頭堡的區位優勢,利用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契機,重點拓展與中亞、西亞等地區經貿合作,推動中歐班列“擴編”等工作,加強中間品貿易合作,加快區域經濟融合互通,為企業“走出去”創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和條件。
三是企業要著重修煉內功,加大研發力度,盡量實現技術、產品的創新和低碳轉型。我國工業門類齊全,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組件、先進智能制造等方面具備優勢,不少深耕海外市場的中資制造業企業仍需從國內購買大量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間品貿易的高質量發展。我國企業應密切關注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綠色產業發展及最新的市場需求,爭取打造更具技術附加值和綠色價值的中間品產品,將其轉化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出口優勢。充分借助數字化貿易平臺,發揮供應鏈可視化、大數據分析等功能,靈活調整中間品供應鏈策略,爭取將更多的中間品貿易鏈條延伸到國外,通過加工當地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幫助其建立先進制造業,爭取更快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更好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
四是積極推動高水平先進產業的中間品出口。利用我國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深化與RCEP成員國合作的契機,遵循“優進優出”的原則,發揮產業鏈中高端產品進口對國內技術密集型企業的帶動效應,以更好推動中間品出口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鼓勵大中規模中資企業加快“出?!辈椒?,加大出口力度,采取產品多元化策略,拓寬中間品出口市場。對于參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程度較高,嵌入先進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中間品出口,為其提供稅收、融資、外匯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